卷七·手厥阴心包经
手厥阴经穴主治
滑氏曰:“手厥阴心主,又曰心包络,何也?”曰:“君火以名,相火以位,手厥阴代君火行事,以用而言,故曰手心主;以经而言,曰心包络,一经而二名,实相火也。”
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
九穴心包手厥阴,天池天泉曲泽深,郄门间使内关对,大陵劳宫中冲侵(左右一十八穴)。
此一经起于天池,终于中冲,取中冲、劳宫、大陵、间使、曲泽,与井荥俞经合也。
脉起胸中,出属心包,下膈,历络三焦;其支者,循胸出胁,下腋三寸,上抵腋下,下循臑内,行太阴、少阴之间,入肘中,下臂,行两筋之间,入掌中,循中指出其端;其支别者,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多血少气,戌时气血注此。
受足少阴之交,其系与三焦之系连属,故指相火之脏,实乃裹心之膜,此实安身立命之地,尤宜详察,默会其真。其调剂也,莫执一方;其针灸也,必循其道。达者慎焉,几于神矣。
手厥阴心包经考正穴法
天池(一名天会):
腋下三寸,乳后一寸,着胁直腋撅肋间。手足厥阴、少阳之会。《铜人》灸三壮,针三分。《甲乙》针七分。
主胸中有声,胸膈烦满,热病汗不出,头痛,四肢不举,腋下肿,上气,寒热痎疟,臂痛,目佴佴不明。
天泉(一名天湿):
曲腋下二寸,举臂取之。《铜人》针六分,灸三壮。
主目佴佴不明,恶风寒,心病,胸胁支满,咳逆,膺背胛间、臂内廉痛。
曲泽:
肘内廉陷中,大筋内侧横纹中动脉是。心包络脉所入为合水。《铜人》灸三壮,针三分,留七呼。
主心痛,善惊,身热,烦渴口干,逆气呕涎血,心下澹澹,身热,风疹,臂肘手腕不时动摇,头清汗出不过肩,伤寒,逆气呕吐。
郄门:
掌后去腕五寸,手厥阴心包络脉隙。《铜人》针三分,灸五壮。
主呕血,衄血,心痛,呕,哕,惊恐畏人,神气不足。
间使:
掌后三寸,两筋间陷中。心包络脉所行为经金。《素注》针六分,留七呼。《铜人》针三分,灸五壮。《明堂》灸七壮。《甲乙》灸三壮。
主伤寒结胸,心悬如饥,卒狂,胸中澹澹,恶风寒,呕沫,怵惕,寒中少气,掌中热,腋肿肘挛,卒心痛,多惊,中风气塞,涎上昏危,喑不得语,咽中如梗,鬼邪,霍乱干呕,妇人月水不调,血结成块,小儿客忤。
内关:
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,与外关相抵。手心主之络,别走少阴。《铜人》针五分,灸三壮。
主手中风热,失志,心痛,目赤,支满肘挛。实则心暴痛泻之,虚则头强补之。
大陵:
掌后骨下,两筋间陷中。手厥阴心包络脉所注为俞土。心包络实泻之。《铜人》针五分。《素注》针六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
主热病汗不出,手心热,肘臂挛痛,腋肿,善笑不休,烦心,心悬若饥,心痛掌热,喜悲泣惊恐,目赤目黄,小便如血,呕?无度,狂言不乐,喉痹,口干,身热头痛,短气,胸胁痛,瘑疮疥癣。
劳宫(一名五里,一名掌中):
掌中央动脉。《铜人》屈无名指取之。《资生》屈中指取之。滑氏云:“以今观之,屈中指、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为允。”心包络脉所溜为荥火。《素注》针三分,留六呼。《铜人》灸三壮。《明堂》针二分,得气即泻,只一度,针过两度,令人虚。禁灸,灸令人息肉日加。
主中风,善怒,悲笑不休,手痹,热病数日汗不出,怵惕,胁痛不可转侧,大小便血,衄血不止,气逆呕哕,烦渴食饮不下,大小人口中腥臭,口疮,胸胁支满,黄疸目黄,小儿龈烂。
中冲:
手中指端,去爪甲角如韭叶陷中。心包络脉所出为井木。心包络虚补之。《铜人》针一分,留三呼。《明堂》灸一壮。
主热病烦闷,汗不出,掌中热,身如火,心痛烦满,舌强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尔雅
- 汉书
- 新唐书
- 周书
- 北史
- 逸周书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九州春秋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地理
- 水经注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庐山记
- 儒家
- 弟子规
- 说苑
- 潜夫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氾胜之书
- 四圣心源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神峰通考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茶经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龙文鞭影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类书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红楼梦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镜花缘
- 剪灯新话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子不语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开辟演义
- 北史演义
- 心经
- 僧宝传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神仙传
- 悟真篇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伯牙琴
- 牡丹亭
- 诗词
- 先秦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