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·六筋
手六筋,从大指边,向里数也。
第一、赤筋:乃浮阳属火,以应心与小肠。主霍乱,外通舌;反则燥热,却向干位掐之,则阳自然即散也。又于横门下本筋掐之,下五筋仿此。
第二、青筋:乃纯阳属木,以应肝与胆。主温和,外通两目;反则赤涩多泪,却向坎位掐之,则两目自然明矣。
第三、总筋:位居中属土,总五行,以应脾与胃。主温暖,外通四大板门;反则主肠鸣霍乱,吐泻痢症,却在中界掐之,四肢舒畅矣。
第四、赤淡黄筋:居中分界,火土兼备,以应三焦。主半寒半热,外通四大板门,周流一身;反则主壅塞之症,却向中宫掐之,则元气流通,除其壅塞之患矣。
第五、白筋:乃浊阴属金,以应肺与大肠。主微凉,外通两鼻孔;反则胸膈胀满,脑昏生痰,却在界后掐之。
第六、黑筋:乃重浊纯阴,以应肾与膀胱。主冷气,外通两耳;反则主尪羸昏沉,却在坎位掐之。
内热外寒,掐浮筋止。作冷,掐阳筋即出汗。
诸惊风,掐总筋可治。作寒,掐心筋即转热。
作热,掐阴筋即转凉。内热外热,掐肾筋止。
手面图
脾土赤色,主食热,青色主食寒。
大肠经赤红色,主泻痢,青色主膨胀。
小肠经赤色,主小便不通,青色主气结。
心经赤红色,主伤寒,青色主多痘。
三焦经青红色,主上焦火动,一寒一热。
紫色主中焦火动发热。青色主下焦动阴也。
肺经筋见多嗽,主痰热。
肝经赤红色,主伤食,青紫色主痞块。
肾经筋见,主小便涩,赤轻青重。
命门青红色,主元气虚,青黑色主惊。
五指梢头冷,主惊。中指热,伤寒。中指冷,主麻痘疹。
掌中五色属五脏。
诸经脉俱隐不见,是伏于掌心,当以灯照之,则可辨症候,宜发汗表出。亦有掌心关上下有筋者,无定形定色,临推验看治。
掐足诀
凡掐男左手右足,女右手左足。
大敦穴:治鹰爪惊,本穴掐之就揉。
解溪穴:治内吊惊,(一名鞋带风)。往后仰,本穴掐之就揉。
中廉穴:治惊来急,掐之就揉。
涌泉穴:治吐泻,男左转揉之,止吐;右转揉之,止泻。女反之。
仆参穴:治脚掣跳,口咬,左转揉之补吐,右转补泻。又惊又泻又吐,掐此穴及脚中指效。
承山穴:治气吼发热,掐之又揉。
委中穴:治望前扑,掐之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集
- 左传
- 仪礼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匡谬正俗
- 三国志
- 元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三朝北盟会编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都城纪胜
- 史评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说苑
- 潜夫论
- 三十六计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乾坤大略
- 武经总要
- 何博士备论
- 医家
- 齐民要术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洗冤集录
- 术数
- 疑龙经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茶经
- 千字文
- 朱子家训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风俗演义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唐传奇
- 子不语
- 古今谭概
- 何典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前汉演义
- 李公案
- 河东记
- 小八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了凡四训
- 列子
- 云笈七签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呻吟语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两汉
- 隋代
- 元代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