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 上智部·孔子
【原文】
原文
孔子行游,马逸食稼,野人怒,絷其马。子贡往说之,卑词而不得。孔子曰:“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,譬以太牢享野兽,以《九韶》乐飞鸟也!”乃使马圉往,谓野人曰:“子不耕于东海,予不游西海也,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?”野人大喜,解马而予之。
孔子有一天出行,在路上其驾车的马挣脱缰绳跑去偷吃了农夫的庄稼,农夫非常生气,捉住马并把它关起来。子贡去要马,放下架子低声下气地恳求农夫把马放了,没想到农夫根本不理他。孔子说:“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,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的太牢,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,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,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。”于是孔子改派马夫前去要马,马夫对农夫说:“你从未离家到东海边去耕作,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,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模一样,马儿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能偷吃呢?”农人听了觉得有道理,便把马儿还给马夫。
[冯述评]
冯述评
人各以类相通。述《诗》《书》于野人之前,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。马圉之说诚善,假使出子贡之口,野人仍不从。何则?文质貌殊,其神固已离矣。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,而听子贡之往耶?先遣马圉,则子贡之心不服;既屈子贡,而马圉之神始至。圣人达人之情,故能尽人之用;后世以文法束人,以资格限人,又以兼长望人,天下事岂有济乎!
所谓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在粗人面前谈论《诗经》《尚书》,这是不知变通的迂腐儒生所以误国误事的原因。马夫的话虽然很有道理,但这番话若从子贡口中说出,恐怕仍然让农夫难以接受。为什么呢?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、修养都相差太远,彼此在交涉之前就已经心存距离感。然而孔子为什么不要马夫先去,而任由子贡前去劝说农夫呢?这是因为孔子知道如果一开始就让马夫去,子贡心中一定不服气;如今不但子贡心中毫无怨言,也使得马夫因此有了表现的机会。圣人能通达事理人情,所以才能人尽其才。后世常以成文的法规来束缚人,以各种资格来限制人,以拥有多种长处来期望人。这样,天下之事怎么还能有成功的希望呢?
- 推荐作品:
- 诗经
- 孝经
- 其他经学
- 子夏易传
- 晋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梁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西夏书事
- 贞观政要
- 靖康传信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地理
- 吴船录
- 菜根谭
- 荀子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孙子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吴子
- 太白阴经
- 虎钤经
- 韩非子
- 商君书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术数
- 九章算术
- 书目答问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陶庵梦忆
- 龙文鞭影
- 太平御览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子不语
- 济公全传
- 三遂平妖传
- 夷坚志
- 说唐全传
- 龙城录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了凡四训
- 知言
- 列子
- 别集
- 幽梦影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诗词
- 隋代
- 明代
- 清代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