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序
知言,五峰胡先生之所著也。先生讳宏,字仁仲,文定公之季子也。自幼志于大道,尝见杨中立先生于京师,又从侯师圣先生于荆门,而卒傅文定公之学。优悠南山之下余二十年。玩心神明,不舍昼夜,力行所知,亲切至到,析太极精微之蕴,穷皇王制作之端,综事理论一原,贯古今于一息,指人欲之偏以见天理之全,即形而下者而发无声无臭之妙。使学者验端倪之不远,而造高深之无极。体用该备,可举而行。晚岁尝被召旨,不幸寝疾,不克造朝而卒。
是书乃其平日之所自着。其言约,其义精,诚道学之枢要,制治之蓍龟也。然先生之意,每自以为未足,逮其疾革,犹时有所更定,盖未及脱稿而已启手足矣。
或问于栻曰:论语一书,未尝明言性,而子思中庸,独于首章言之。至于孟子,始道性善。然其为说则已简矣。今先生是书于论性特详焉,无乃与圣贤之意异乎?栻应之曰:无以异也。夫子虽未尝指言性,而子贡盖尝识之曰: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闻也,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是岂真不可得而闻哉?盖夫子之文章无非性与天道之流行也。至孟子之时,如杨朱、墨翟、告子之徒,异说并兴。孟子惧学者之惑而莫知所止也,于是指示大本而极言之,盖有不得已焉耳矣。又况今之异端直自以为识心见性?其说诪张雄诞,又非当时之比,故高明之士往往乐闻而喜趋之。一溺其间,则丧其本心,万事隳弛。毫厘之差,霄壤之谬。其祸盖有不可胜言者。先生于此又乌得而忘言哉!故其言有曰:“诚成天下之性,性立天下之有,情效天下之动。”而必继之曰“心妙性情之德。”又曰“诚者,命之道乎;中者,性之道乎;仁者,心之道乎。”而必继之曰“惟仁者为能尽性至命。”
学者诚能因其言而精察于视听言动之间,卓然如夫心之所以为妙,则性命之理盖可默识。而先生之意所以不异于古人者,亦可得而言矣。若乃不得其意而徒诵其言,不知求仁而坐谈性命,则几何其不流于异端之归乎!
栻顷获登门,道义之诲,浃洽于中,自惟不敏,有负夙知,辄序遗书,贻于同志。不韪之罪,所不得而辞焉。门人广汉张栻
宋吴儆题五峰先生知言卷末
右五峰先生知言一书,传于世,实甚久。凡后学之自伊洛者皆知,敬信服行,如洙泗之有孔氏,而吾乡学者或未见焉。某受此书于南轩先生,谨诿诸同志汪伯虞锓木,以广其传。异时吾党之士有文词者、有学问者、有才有智而可与立事者,有刚正不挠、恬退有守、温厚而寡过者,皆知以此道见终身根本之地,如萧何之守关中,寇恂之守河内,则庶几乎知所税驾。不然吾惧其终身之无所归也。竹洲文集卷七
宋真德秀跋胡子知言稿
孟子以知诐淫邪遁为知言,胡子之书以是名者,所以辨异端之言与吾圣人异也。杨墨之害不熄,孔子之道不着,故知言一书于诸子百家之邪说,辞而辟之,极其详焉。盖以继孟子也。学者诚能深味其指,则于吾道之正且大,异端之偏而小,若辨白黑,若数一二矣。萧君定夫以其所藏真稿示余,敬拜而书其后。
- 推荐作品:
- 孟子
- 公羊传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魏书
- 南史
- 辽史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贞观政要
- 五代史阙文
- 九州春秋
- 十六国春秋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东京梦华录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史评
- 弟子规
- 说苑
- 春秋繁露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何博士备论
- 法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北山酒经
- 千金方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饮膳正要
- 九章算术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茶经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朱子家训
- 尚书正义
- 避暑录话
- 艺文类聚
- 世说新语
- 红楼梦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南游记
- 女仙外史
- 南史演义
- 幻中游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心经
- 庄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悟真篇
- 老子想尔注
- 古文观止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西湖梦寻
- 沧浪诗话
- 诗人玉屑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