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第三十三章
原文
诗曰,「衣锦尚絅,」恶其文之著也。故君子之道,闇然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而日亡。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、简而文、温而理。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。可与入德矣。
诗云,「潜虽伏矣,亦孔之昭。」故君子内省不疚,无恶于志。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见乎。
诗云,「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」故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
诗曰,「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。」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,不怒而民威于鈇钺。
诗曰,「不显惟德,百辟其刑之。」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。
诗云,「予怀明德,不大声以色。」子曰,「声色之于以化民,末也。」
诗曰,「德輶如毛。」毛犹有伦。「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」至矣。
译文
《诗经》说:“身穿锦绣衣服,外面罩件套衫。”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,所以,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;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。君子的道,平淡而有意味,简略而有文采,温和而有条理,由近知远,由风知源,由微知显,这样,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。
《诗经》说:“潜藏虽然很深,但也会很明显的。”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,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。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,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?
《诗经》说:“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,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。”所以,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,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。
《诗经》说:“进奉诚心,感通神灵。肃穆无言,没有争执。”所以,君子不用赏赐,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;不用发怒,老百姓也会很畏惧。
《诗经》说,“弘扬那德行啊,诸侯们都来效法。”所以,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。
《诗经》说:“我怀有光明的品德,不用厉声厉色。”孔子说:“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,是最拙劣的行为。”
《诗经》说:“德行轻如毫毛。”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。“上天所承载的,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。”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!
注释
(1)衣锦尚絅:引自《诗经·卫风,硕人》。衣(yi),此处作动词用,指穿衣。锦,指色彩鲜艳的衣服。尚,加。絅(jiong),同“裟”,用麻布制的罩衣。
(2)暗然:隐藏不露。
(3)的(di)然,鲜明,显著。
(4)潜虽伏矣,亦孔之昭:引自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。孔,很。昭,《诗经》原作“沼”·昭、搁同,意为明显。
(5)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。相,注视。屋漏,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。相传是神明所在,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。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,不在暗中做坏事,起坏念头。
(6)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:引自。诗经·商颂·烈祖》。奏,进奉,假(ge),通“格”,即感通,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。靡(mi),没有。
(7)鈇(fu)钺(yue):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。
(8)不显惟德,百辟其刑之:引自《诗经·周颂,烈文》。不显,“不”通”丕”,不显即大显。辟(bi),诸侯。刑,通“型”,示范,效法。
(9)予怀明德,不大声以色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。声,号令。色,容貌。以,与。
(10)德輶如毛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杰民)。輶(you),古代一种轻便车,引申为轻。
(11)伦:比。
(12)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:引自《诗经.大雅·文王》。臭(Xiou),气味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诗经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孝经
- 尔雅
- 大戴礼记
- 史记
- 宋史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梁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三朝北盟会编
- 五代史阙文
- 东观奏记
- 传记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政书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说苑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素书
- 吴子
- 投笔肤谈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四圣心源
- 温病条辨
- 三命通会
- 渊海子平
- 天玉经
- 古画品录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论衡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金楼子
- 避暑录话
- 宣室志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酉阳杂俎
- 鬼神传
- 绣云阁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河东记
- 独异志
- 海国春秋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阴符经
- 列子
- 太玄经
- 悟真篇
- 刘子
- 诗文评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呻吟语
- 伯牙琴
- 词源
- 长生殿
- 历史故事
- 魏晋
- 清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