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第二十六章
原文
故至诚无息。
不息则久,久则征。
征则悠远。悠远,则博厚。博厚,则高明。
博厚,所以载物也。高明,所以覆物也。悠久,所以成物也。
博厚,配地。高明,配天。悠久,无疆。
如此者,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
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尽也。其为物不贰,则其生物不测。
天地之道,博也、厚也、高也、明也、悠也、久也。
今夫天斯昭昭之多,及其无穷也,日月星辰系焉,万物覆焉。今夫地一撮土之多,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洩,万物载焉。今夫山一卷石之多,及其广大,草木生之,禽兽居之,宝藏兴焉。今夫水,一勺之多,及其不测,鼋、鼍、蛟、龙、鱼、鳖生焉,货财殖焉。
诗云,「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。」盖曰,天之所以为天也。「于乎不显,文王之德之纯。」盖曰,文王之所以为文也。纯亦不已。
译文
所以,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。
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,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。
显露出来就会悠远,悠远就会广博深厚,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。
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;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;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。
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,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,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。
达到这样的境界,不显示也会明显,不活动也会改变,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。
天地的法则,简直可以用一个“诚”字来囊括:诚本身专一不二,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。
大地的法则,就是广博、深厚、高大、光明、悠远、长久。
今天我们所说的天,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,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,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,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。今天我们所说的地,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积起来的,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,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,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,世问万物都由它承载了。今大我们所说的山,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,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,草木在上面生长,禽兽在上面居住,宝藏在上面储藏。今天我们所说的水,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,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,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,珍珠珊瑚等值价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。
《诗经》说,“天命多么深远啊,永远无穷无尽!”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。“多么显赫光明啊,文王的品德纯真无二!”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“文”王的原因吧。纯真也是没有止息的。
注释
(1)息:止息,休止。
(2)征:征验,显露于外。
(3)无疆:无穷无尽。
(4)见(xian):显现。章:即彰,彰明。
(5)一言:即一字,指“诚”字。
(6)不贰:诚是忠诚如一,所以不贰。
(7)斯:此。昭昭:光明。
(8)华岳:即华山。
(9)振:通“整”,整治,引申为约束。
(10)一卷(quan)石:一拳头大的石头。卷:通“拳”。
(11)不测:不可测度,指浩瀚无涯。
(12)《诗》云:以下两句诗均引自《诗经·周颂·维天之命》。维,语气词。放(wu)语气词。穆,深远。不已,无穷。不显,”不”通“丕”,即大;显,即明显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诗经
- 尔雅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大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逸周书
- 战国策
- 奉天录
- 平宋录
- 十六国春秋
- 载记
- 越绝书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通典
- 三字经
- 盐铁论
- 孙子兵法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何博士备论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伤寒论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葬书
- 疑龙经
- 棋经十三篇
- 书目答问
- 智囊全集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搜神记
- 醒世恒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幽明录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十二楼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何典
- 杨家将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岭表录异
- 后汉演义
- 幻中游
- 开辟演义
- 僧宝传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文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冰鉴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沧浪诗话
- 词源
- 桃花扇
- 唐代
- 金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