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生我材必有用
天生我材必有用
【原文】
子曰:“舜其大孝也与?德为圣人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(1),子孙保之。故大德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故天之生物,必因其材(2)而笃(3)焉。故栽者培之(4),倾者覆之(5)。《诗》曰:‘嘉乐君子,宪宪令德。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。保佑命之,自天申之。’(6)故大德者必受命。”(第17章)
【注释】
(1)宗庙:古代天子、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。飨(xiang):一种祭祀形式,祭先王。之,代词,指舜。(2)材,资质,本性。(3)笃:厚,这里指厚待。 (4)培:培育。 (5)覆:倾覆,摧败。(6)“嘉乐君子……”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假乐》。嘉乐,即《诗经》之“假乐”,“假”通”嘉”,意为美善。宪宪,《诗经》作“显显”,显明兴盛的样子。令,美好。申,重申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?德行方面是圣人,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,财富拥有整个天下,宗庙里祭祀他,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。所以,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,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,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,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。所以,上天生养万物,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。能成材的得到培育,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。《诗经》说:‘高尚优雅的君子,有光明美好的德行,让人民安居乐业,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。上天保佑他,任用他,给他以重大的使命。’所以,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。”
【读解】
天生我材必有用。
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,“居易以俟命”,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,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。到那时,名誉、地位、财富都已不在话下,应有的都会有。就像前苏联故事片《列宁在十月》里的主人公瓦西里说的:“面包会有的,一切都会有的。”
由此看来,儒学并不是绝对排斥功利,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,不安分守己的做法。换言之,儒学所强调的,是从内功练起,修养自身,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,然后顺其自然,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。
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——凡事不走偏锋,不走极端,而是循序渐进,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易经
- 中庸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晋书
- 隋书
- 周书
- 陈书
- 贞观政要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平宋录
- 晏子春秋
- 载记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通典
- 增广贤文
- 孔子家语
- 明夷待访录
- 中论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吴子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农家
- 神农本草经
- 饮膳正要
- 医学源流论
- 葬法倒杖
- 艺术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名贤集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西游记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幽明录
- 官场现形记
- 酉阳杂俎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大唐新语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了凡四训
- 老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闲情偶寄
- 两汉
- 魏晋
- 南北朝
- 隋代
- 五代
- 清代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