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·第六 治卒中五尸方
治卒中五尸方
五尸者(飞尸、遁尸、风尸、沉尸、尸注也,今所载方兼治之),其状腹痛,胀急,不得气息,上冲心胸,旁攻两胁,或?块涌起,或挛引腰脊,兼治之方。
灸乳后三寸,十四壮,男左女右。不止,更加壮数,瘥。
又方:灸心下三寸,六十壮。
又方:灸乳下一寸,随病左右,多其壮数,即瘥。
又方:以四指尖其痛处,下灸指下际数壮,令人痛,上爪其鼻人中,又爪其心下一寸,多其壮,取瘥。
又方:破鸡子白,顿吞之。口闭者,纳喉中摇顿令下,立瘥。
又方:破鸡子白,顿吞七枚。不可,再服。
又方:理商陆根,熬以囊贮,更番熨之,冷复易。虽有五尸之名,其例皆相似,而有小异者(飞尸者,游走皮肤,洞穿脏腑,每发刺痛,变作无常也;遁尸者,附骨入肉,攻凿血脉,每发不可得近,见尸丧、闻哀哭便作也;风尸者,淫跃四肢,不知痛之所在,每发昏恍,得风雪便作也;沉尸者,缠结脏腑,冲心胁,每发绞切,遇寒冷便作也;尸注者,举身沉重,精神错杂,常觉?废,每节气改变,辄致大恶,此一条别有治后熨也)。凡五尸,即身中死鬼接引也,共为病害,经术甚有消灭之方,而非世徒能用,今复撰其经要,以救其敝方。
雄黄一两,大蒜一两。令相和似弹丸许,纳二合热酒中,服之,须臾,瘥。未瘥,更作。
已有?者,常蓄此药也。
又方:干姜、桂,分等。末之,盐孔指撮,熬,令青末,合水服之,即瘥。
又方:捣蒺藜子蜜丸服。如胡豆,二丸,日三。
又方:粳米二升。水六升,煮一沸服之。
又方:猪肪八合。铜器煎,小沸,投苦酒八合,相和,顿服,即瘥。
又方:掘地作小坎,水满中,熟搅,取汁服之。
又方:取屋上四角茅,纳铜器中,以三赤,布覆腹,着器布上,烧茅令热,随痛追逐,下痒,即瘥。若瓦屋,削取四角柱烧之,亦得极大神良者也。
又方:桂一赤,姜一两,巴豆三枚。合捣末,苦酒和如泥,以敷尸处,燥,即瘥。
又方:乌臼根(锉)二升。煮令浓,去滓,煎汁,凡五升,则入水一两,服五合至一升,良。
又方:忍冬茎叶(锉)数斛。煮令浓,取汁煎之,服如鸡子一枚,日二三服,佳也。
又方:烧乱发,熬杏仁等分。捣膏,和丸之,酒服,桐子大三丸,日五六服。
又方:龙骨三分,藜芦二分,巴豆一分。捣,和井花水服如麻子大,如法丸。
又方:漆叶曝干。捣末,酒服之。
又方:鼍肝一具。熟煮,切。食之令尽,亦用蒜薤。
又方:断鳖头烧末。水服,可分为三度,当如肉者,不尽,后发更作。
又方:雄黄一分,栀子十五枚,芍药一两。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再服。
又方:栀子二七枚,烧末服。
又方:干姜、附子各一两,桂二分,巴豆三十枚(去心,并生用)。捣筛,蜜和捣万杵,服二丸,如小豆大。此药无所不治。
又飞尸入腹刺痛死方。凡犀角、射罔、五注丸,并是好药,别在大方中。治卒有物在皮中,如虾蟆,宿昔下入腹中,如杯不动摇,掣痛不可堪,过数日即煞人方。
巴豆十四枚,龙胆一两,半夏、土瓜子各一两,桂一斤半。合捣碎,以两布囊贮,蒸热,更番以熨之,亦可煮饮,少少服之。
此本在杂治中,病名曰阴尸,得者多死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左传
- 孝经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晋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魏书
- 北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陈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列女传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围炉夜话
- 明夷待访录
- 吴子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商君书
- 齐民要术
- 氾胜之书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焦氏易林
- 千字文
- 淮南子
- 梦溪笔谈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官场现形记
- 隋唐演义
- 十二楼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龙城录
- 幻中游
- 唐摭言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中说
- 老子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词曲
- 两汉
- 魏晋
- 明代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