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周礼 > 正文 >>

成书年代

有关《周礼》一书发现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之《河间献王传》。

贾公彦《周礼正义序》载:《周官》孝武之时始出,秘而不传;既出于山岩屋壁,复入于秘府,五家之儒莫得见焉。至孝成皇帝,达才通人刘向、子歆校理秘书,始得列序,著于《录》《略》。然亡其《冬官》一篇,以《考工记》足之。

《周官》直到刘向、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献才发现,并加以著录。王莽时,因刘歆奏请,《周官》被列入学官,更名为《周礼》。东汉初,刘歆门人杜子春传授《周礼》之学,一时注家蜂起,郑玄序云:世祖以来,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赣名兴,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,故议郎卫次仲,侍中贾君景伯,南郡太守马季长,皆作《周礼解诂》。到东汉末,经学大师郑玄为之作注,《周礼》一跃而居三礼之首。

关于《周礼》的作者及其年代,历代学者进行了长期的争论,如《四库提要》所说:于诸经之中,其出最晚,其真伪亦纷如聚讼,不可缕举。古代名家大儒,近代梁启超、胡适、顾颉刚、钱穆、钱玄同、郭沫若、徐复观、杜国庠、杨向奎等著名学者,都介入这场大讨论,大致有西周说、春秋说、战国说、秦汉之际说、汉初说、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。

一个重要的事实是:所有先秦文献都没有提到《周礼》一书。在先秦文献中,较为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的文献是《尚书》的《周官》篇和《荀子》的《王制》篇。自《周礼》被今文学派诬为伪造,曾一度致使治中国古史者视为禁区,莫敢援引其说,这实在是一大冤案。通过大量金文材料的证明,其珍贵的史料价值,已愈益显现出来。《周礼》虽非西周的作品,更非周公所作,但其中确实保存有大量西周史料。

但《四库提要》对此种种矛盾的解释是:夫《周礼》作于周初,而周事之可考者不过春秋以后,其东迁以前三百余年官制之沿革、政典之损益,除旧布新,不知凡几。其初去成康未远,不过因其旧章,稍为改易,而改易之人不皆周公也。于是以后世之法窜入之,其书遂杂。其后去之愈远,时移势变,不可行者渐多,其书遂废。并引张载《横渠语录》:《周礼》是的当之书,然其间必有末世增入者。,直至晚清孙诒让著《周礼正义》,仍然坚持《周礼》乃是周公所作:粤昔周公,缵文武之志,光辅成王,宅中作雒,爰述官政,以垂成宪,有周一代之典,炳然大备。但这个结论遭到近代以来众多学人的质疑。其实,孙诒让《序》自己也说:此经上承百王,集其善而革其弊,非徒周一代之典也,是岂皆周公所肊定而手刱之哉!今天多数学者认为:《周礼》成书于战国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