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·震下巽上
益,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彖曰:益,損上益下,民説无疆。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利有攸往,中正有慶。利涉大川,木道乃行。益動而巽,日進无疆。天施地生,其益无方。凡益之道與時偕行。
為上者其道下濟也,故損上之剛,分而下益於柔。自上下下者也。中正為主,益而得時,何往而不可哉。是以有慶也。動巽而木行也。乘於大川而无險也。益動而巽於人,日進而无疆也。天施而後地生,上益而後下奉其益,豈窮哉。益之无當,雖惠而不行也,故時與而後可也。
象曰:風雷,益。君子以見善,則遷有過,則改。
雷行而風從,益,其震也。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,益莫大也。
初九,利用為大作,元吉无咎。象曰:元吉无咎,下不厚事也。
益,損上益下者也。夫受上之益而豈徒哉,必有大功而可以當之矣。初以剛下為動之主,能堪也大事者。下者難處之地,非專厚之所,得其大吉,乃无咎也。
六二,或益之十朋之,弗克違,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,吉。象曰:或益之,自外來也。
柔以得位,受上之益,得中之道,能精意以奉五,通於人而信於神也,故外來非常之祐也。夫陰之所利,在於永貞,而二能盡之,其於吉也。雖訪諸十朋之,不能違也,長正之道,豈止於臣下哉。雖王用之而享於上帝吉也。
六三,益之,用凶事无咎。有孚中行,告公用圭。象曰:益用凶事,固有之也。
柔處高位危,咎之道也。居危而受上之益,非其見危致命,堅志而固有其事則不免矣。五為施益之主,而已竭,信不敢自專,必中行以告之用圭以表之,乃可能行奉其中也。
六四,中行,告公從,利用為依遷國。象曰:告公從,以益志也。
原本闕傳
九五,有孚惠心,勿問元吉,有孚惠我徳。象曰:有孚惠心,勿問之矣。惠我徳,大得志也。
有中正之徳,當益之尊,信以令人,施以心惠,勿問之矣,乃大吉也。我信惠下,下益報之,上下交孚,治之至也,大得其志矣。
上九,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恒,凶。象曰:莫益之,偏辭也。或擊之,自外來也。
五以中正,人皆歸之,上九乘之,過求衆附,雖有其應,豈附之哉。獨自益之,人不益矣。不能修整立心,勿恒多求於人,人所忿也。益窮反損,故有外來而擊之者也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孟子
- 易经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魏书
- 周书
- 北史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东京梦华录
- 通典
- 史评
- 菜根谭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春秋繁露
- 中论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司马法
- 李卫公问对
- 管子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黄帝内经
- 四圣心源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葬法倒杖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搜神后记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儒林外史
- 西厢记
- 东周列国志
- 新齐谐
- 三侠五义
- 雍正剑侠图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何典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白牡丹
- 薛刚反唐
- 薛丁山征西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长生殿
- 元代
- 近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