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·巽下震上
恒亨无咎,利貞,利有攸往。彖曰:恒,久也。剛上而柔下,雷風相與。巽而動,剛柔相應,恒。恒亨无咎,利貞,久於其道也。天地之道,恒久而不已也。利有攸往,終則有始也。日月得天而能久照,四時變化而能久成,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。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恒而得其久也。
剛上而柔下,剛柔交而下承也。雷行風從,増其大逺矣。巽而動,往無不從也。剛柔皆應外内逹也。此可久之道也。能久則通矣。保其無咎矣。利而得正矣。久而得其終始之道也。則何往而不利焉。天地恒久也,而萬物生。聖人恒久也,而天下化。以恒久而觀之,天地萬物之情得其恒者,長也。
象曰:雷風,恒。君子以立不易方。
雷之震,風必從之。君子行,必由其道。得其恒而増,其恒而増其大也。故獨立其所不以物易。
初六,浚恒,貞凶。无攸利。象曰:浚恒之凶,始求深也。
恒者,久於其道,不煩而物自歸也。處於極下,深底者也。不修其恒,不度其分,遂求其應,初以深極而求於人。人斯竭之矣,何以終乎。正之凶而無所利也。
九二,悔亡。象曰:九二,悔亡。能久中也。
非其位久失道也,剛而自正,退而久中,可以悔亡。
九三,不恒其徳,或承之羞,貞吝。象曰:不恒其徳,无所容也。
三者,終下至上之地,進退之所也。不能修徳守位,而復上以求應,無其恒也,何以容哉。以是為政可惜者也。
九四,田无禽。象曰:久非其位,安得禽也。
承上之地,柔以奉上而剛居之。求應於下位已失矣,安所獲乎。
六五,恒其徳,貞婦人吉,夫子凶。象曰:婦人貞吉,從一而終也。夫子制義,從婦凶也。
從係以為正,守中而為恒,婦人以之吉也,夫子可以制義矣。而從人之政,狹之至矣,固其凶也。
上六,振恒,凶。象曰:振恒,在上大无功也。
極上,終盡之地,柔振而將久之道窮也,久何之乎。雖有其應,不足振也。失時之極,無功已矣,凶之道也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诗经
- 周礼
- 仪礼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西夏书事
- 明季北略
- 五代新说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吴越春秋
- 东京梦华录
- 蛮书
- 岭外代答
- 弟子规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孙子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氾胜之书
- 难经
- 奇经八脉考
- 食疗本草
- 三命通会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茶经
- 鬼谷子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金楼子
- 西游记
- 警世通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初刻拍案惊奇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河东记
- 薛刚反唐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了凡四训
- 僧宝传
- 庄子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老子想尔注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曲
- 桃花扇
- 诗词
- 先秦
- 南北朝
- 清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