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公九年
【原文】
【经】
九年春,天子使南季来聘。
三月癸酉,大雨震电。庚辰,大雨雪。
挟卒。
夏,城郎。
秋七月。
冬,公会齐侯于防。
【传】
九年春,王三月癸酉,大雨霖以震,书始也。庚辰,大雨雪,亦如之。书时失也。凡雨,自三日以往为霖。平地尺为大雪。
夏,城郎,书不时也。
宋公不王。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,伐宋。宋以入郛之役怨公,不告命。公怒,绝宋使。
秋,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。
冬,公会齐侯于防,谋伐宋也。
北戎侵郑,郑伯御之。患戎师,曰:“彼徒我车,惧其侵轶我也。”公子突曰:“使勇而无刚者尝寇,而速去之。君为三覆以待之。戎轻而不整,贪而无亲,胜不相让,败不相救。先者见获必务进,进而遇覆必速奔,后者不救,则无继矣。乃可以逞。”从之。戎人之前遇覆者奔。祝聃逐之。衷戎师,前后击之,尽殪。戎师大奔。十一月甲寅,郑人大败戎师。
【翻译】
【经】
九年春季,周天子派遣南季前来鲁国聘问。
同年三月癸酉,天久下大雨,且打雷闪电。庚辰,下起了大雪。
挟去世。
夏季,在郎地筑城。
秋七月无事。
冬季,隐公和齐僖公在防地会面。
【传】
九年春季,周王朝历法的三月初十日,天久下大雨而且打雷闪电,《春秋》记载了开始的日期。十七日,又久下大雨雪,《春秋》也只记开始的日期。所以记载,是由于天时不正常的缘故。凡是下雨,连续下三天以上就叫“霖”。平地雪深一尺就叫“大雪”。
夏季,在郎地筑城。《春秋》记载这件事,由于妨碍农时。
宋殇公不去朝见周桓王。这时郑庄公正担任周桓王的卿士,于是用天子的名义讨伐他。郑国进攻宋国。宋国由于被攻外城那次战役对隐公不满,不来报告。隐公发怒,就断绝与宋国的往来。
秋季,郑国人用天子的名义前来报告进攻宋国。
冬季,隐公和齐僖公在防地会面,策划进攻宋国。
北戎人侵略郑国。郑庄公率兵抵御他们,又忧心戎军力量强大,说:“他们是步兵,我们用战车,我很担心他们从后边突然绕到我军之前袭击我们。”公子突说:“派遣一些勇敢而不刚毅的兵士,和敌人一接触就赶紧退走,君王就设下三批伏兵等待他们。戎人轻率而不整肃,贪婪而不团结,打赢了各不相让,打败了各不相救。走到前面的见到有财物俘虏,必然一意前进,前进而遭遇伏兵,必然赶快奔逃。走在后面的人不去救援,敌兵就没有后继者了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得胜。”郑庄公听从了公子突的意见。戎人的前锋部队遇到了伏兵就奔逃,祝聃追逐他们,把戎军从中截断,前后夹攻,将戎军全部歼灭。戎军后继部队拼命奔逃。十一月二十六日,郑人把戎军打得大败而逃。
- 推荐作品:
- 诗经
- 周礼
- 孝经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笠翁对韵
- 文昌孝经
- 宋史
- 隋书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明季北略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明儒学案
- 吴越春秋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围炉夜话
- 帝范
- 孙子兵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商君书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肘后备急方
- 滴天髓阐微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夜航船
- 人物志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镜花缘
- 老残游记
- 子不语
- 三侠五义
- 十二楼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说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后汉演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薛丁山征西
- 释家
- 心经
- 五灯会元
- 知言
- 道家
- 老子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别集
- 呻吟语
- 沧浪诗话
- 诗词
- 唐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