僖公十三年
【原文】
【经】
十有三年春,狄侵卫。
夏四月,葬陈宣公。
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于鹹。
秋九月,大雩。
冬,公子友如齐。
【传】
十三年春,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,且言王子带。事毕,不与王言。归复命曰:“未可,王怒未怠,其十年乎。不十年,王弗召也。”
夏,会于鹹,淮夷病杞故,且谋王室也。
秋,为戎难故,诸侯戍周,齐仲孙湫致之。
冬,晋荐饑,使乞籴于秦。秦伯谓子桑:“与诸乎?”对曰:“重施而报,君将何求。重施而不报,其民必携,携而讨焉,无众必败。”谓百里:“与诸乎?”对曰:“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。救灾恤邻,道也。行道有福。”丕郑之子豹在秦,请伐晋。秦伯曰:“其君是恶,其民何罪?”秦于是乎输粟于晋,自雍及绛,相继。命之曰“汎舟之役”。
【翻译】
【经】
十三年春季,狄人入侵卫国。
夏季四月,安葬陈宣公。
僖公与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在鹹地会见。
秋季九月,有大的祭祀。
冬季,公子友去齐国。
【传】
十三年春季,齐桓公派遣仲孙湫到成周聘问,同时要他说起王子带的事情。聘问完了,仲孙湫不和周襄王谈起王子带。回国,向齐桓公汇报说:“还不行。周襄王的怒气没有消除,恐怕要等十年了。不到十年周王是不会召他回去的。”
夏季,鲁僖公和齐桓公、宋襄公、陈穆公、卫文公、郑文公、许僖公、曹共公在咸地会见,一则由于淮夷让杞国感到担心,同时也由于商量使周王朝安定。
秋季,为了戎人造成的祸难,诸侯派兵防守成周。齐国的仲孙湫也带领军队前去。
冬季,晋国再次发生饥荒,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。秦穆公对子桑说:“给他们吗?”子桑回答说:“再一次给他们恩惠而报答我们,君王还要求什么?再一次给他们恩惠而不报答我们,他们的老百姓必然离心;离心以后再去讨伐,他没有群众就必然失败。”秦穆公对百里说:“给他们吗?”百里回答说:“天灾流行,总会在各国交替发生的。救援灾荒,周济邻国,这是正道。按正道办事会有福禄。”邳郑的儿子豹在秦国,请求进攻晋国。秦穆公说:“厌恶他们的国君,百姓有什么罪?”秦国就这样把粟米运送到晋国,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,人们把这次运粮称为“泛舟之役”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集
- 诗经
- 论语
- 尔雅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清史稿
- 宋书
- 魏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西夏书事
- 明儒学案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洛阳伽蓝记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传习录
- 三字经
- 春秋繁露
- 潜夫论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六韬
- 乾坤大略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术数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千字文
- 墨子
- 智囊全集
- 论衡
- 容斋随笔
- 公孙龙子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喻世明言
- 剪灯新话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海上花列传
- 女仙外史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北史演义
- 无量寿经
- 僧宝传
- 庄子
- 尹文子
- 西湖梦寻
- 词曲
- 牡丹亭
- 两汉
- 唐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