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公四年
【原文】
【经】
四年春,公至自晋。
夏,逆妇姜于齐。
狄侵齐。
秋,楚人灭江。
晋侯伐秦。
卫侯使甯俞来聘。
冬十有一月壬寅,夫人风氏薨。
【传】
四年春,晋人归孔达于卫,以为卫之良也,故免之。
夏,卫侯如晋拜。曹伯如晋,会正。
逆妇姜于齐,卿不行,非礼也。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。曰:“贵聘而贱逆之,君而卑之,立而废之,弃信而坏其主,在国必乱,在家必亡。不允宜哉。《诗》曰:‘畏天之威,于时保之。’敬主之谓也。”
秋,晋侯伐秦,围邧、新城,以报王官之役。
楚人灭江,秦伯为之降服、出次、不举、过数。大夫谏,公曰:“同盟灭,虽不能救,敢不矜乎!吾自惧也。”君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惟彼二国,其政不获,惟此四国,爰究爰度。’其秦穆之谓矣。”
卫甯武子来聘,公与之宴,为赋《湛露》及《彤弓》。不辞,又不答赋。使行人私焉。对曰:“臣以为肄业及之也。昔诸侯朝正于王,王宴乐之,于是乎赋《湛露》,则天子当阳,诸侯用命也。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,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觉报宴。今陪臣来继旧好,君辱贶之,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?”
冬,成风薨。
【翻译】
【经】
四年春季,鲁文公从晋国回来。
夏季,到齐国迎娶姜氏。
狄国入侵齐国。
秋季,楚国灭掉江国。
晋侯攻打秦国。
卫侯派遣甯俞来鲁国访问。
冬季十一月壬寅日,鲁文公祖母风氏去世。
【传】
四年春季,晋国人释放孔达回到卫国,这是由于把他作为卫国的好人材,所以赦免了他。
夏季,卫成公到晋国拜谢释放孔达。曹共公到晋国商谈纳贡的事情。
在齐国迎接姜氏,鲁国的卿没有去迎接,这是不合于礼的。君子因此知道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,说:“用尊贵的礼节行聘而用低贱的礼节迎接她,身分是国家的第一夫人而轻待她,立为第一夫人而废弃她,丢掉信用而损害妇女之首的身分,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家中必然使国家动乱,在家族中必然使家族灭亡。没有好下场是应该的了。《诗》说:‘畏惧上天的威灵,因此就能保有福禄。’这就是说要看重妇女之首这样的身分。”
秋季,晋襄公攻打秦国,包围邧地、新成,以报复王官那次战役。
楚国人灭亡了江国,秦穆公为这件事穿上素服,出居别室,减膳撤乐,超过了应有的礼数。大夫劝谏。秦穆公说:“同盟的国家被灭,虽然没有救援,岂敢不哀怜呢?我是自己警惕呀。”君子说:“《诗》说:‘他们两个国家,政事不合法度;四方的国家,只好设法自谋。’秦穆公就是这样的。”
卫国的甯武子来鲁国聘问,文公设宴招待他,为他赋《湛露》和《彤弓》两首诗。甯武子没有辞谢,又不赋诗回答。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。甯武子回答说:“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。从前诸侯正月去京师向天子朝贺,天子设宴奏乐,在这个时候赋《湛露》这首诗,那就表示天子对着太阳,诸侯听候命令。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,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。天子因为这样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、红色的箭一百枝、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,以表彰功劳而用宴乐来报答。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,承君王赐宴,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?”
冬季,成风去世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集
- 诗经
- 仪礼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晋书
- 南史
- 辽史
- 编年史
- 纪事本末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吴越春秋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庐山记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春秋繁露
- 兵家
- 百战奇法
- 武经总要
- 便宜十六策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折狱龟鉴
- 氾胜之书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肘后备急方
- 医学源流论
- 神相全编
- 神峰通考
- 艺术
- 谱录
- 茶经
- 杂家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格言联璧
- 夜航船
- 人物志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池北偶谈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镜花缘
- 新齐谐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何典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刘公案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释家
- 知言
- 僧宝传
- 尹文子
- 刘子
- 冰鉴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龙川别志
- 魏晋